如今的美國是世界上航母第一大國,也是最早在巡洋艦上試驗航空兵起降可能的國家。讓很多人想象不到的是,這樣一個航母超級大國卻還要向英國繳納專利費,全因現代航母的很多關鍵技術都是英國發明的。
大家在感嘆英國龐大腦回路的同時也非常納悶:并不缺創造力的美國為什么研制不出航母的技術呢?其實上天給過他們一個機會,當時與英國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只不過是他們自己跑偏了。
一、何去何從
二戰后期誕生的噴氣式飛機標志著未來空軍的轉型方向,同時噴氣式飛機上艦也標志著未來航母的轉型方向。
因為二戰時期建造的航母無法適應噴氣式戰機越來越高的各項要求,英美等國面臨著要么革新航母,要么革新技術的問題。
英國先為飛機的降落發明了光學輔助系統,又為飛機的起飛發明了大功率蒸汽彈射器,最后怕飛機一次降落不成功又發明了斜角甲板。這“三大件”構成了現代航母的標配,成功解決了噴氣式飛機與航母之間的不協調。
在英國費力研究航母技術的同時,美國卻“自廢武功”般陷入了“核彈的謎團”,這才輕易地將研發機會“拱手相讓”。
1945年8月投放在日本的幾顆原子彈昭示著毀滅威力空前的新武器正式出現。顯而易見,它將成為最后決定戰爭結局的“唯一仲裁者”。除了陸地上的城市可以被夷為平地,連二戰時重量眾多的軍艦也會化為廢鐵。
在核彈時代來臨后,美國海軍卻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因為他們必須設法回答兩個問題:
首先,必須證明海軍艦隊在核彈打擊下的生存性;其次必須證明海軍艦隊也能作為有效的核武器打擊力量。
可惜,美國陸軍不給機會。
二、無奈的轉型
“曼哈頓計劃”是由美國陸軍主導的,說白了就是依靠未來的導彈和擁有的重型轟炸機投放原子彈。不用疑惑,二戰期間美國是沒有空軍編制的,航空兵屬于陸軍和海軍的下屬兵種,直至二戰后陸軍航空兵才作為獨立軍種出現。
后來計劃生變,美軍推算如果用正規途徑滅掉日本需要犧牲掉100萬人,這個損失是美國所不能承受的,所以需要提前使用原子彈??僧敃r美國的導彈并沒有研發出來,自己的轟炸機部隊又沒有能力到達日本。
在無法規避海軍的情況下,陸軍極不情愿地納入了幾個海軍軍官??墒窃訌椀暮诵臋C密根本不讓其接觸,甚至這幾個有幸參與計劃的軍官連原子彈的大小、重量都不知道。
1946年,美國海軍積極參與了在比基尼環礁進行的“十字路口行動”。試驗證明,只要采取適當疏散并配合一定的防護措施,水面艦隊在核彈打擊下仍能維持相當程度的生存性。
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就要面對棘手的最后一問,海軍如何具備核打擊能力呢?
當時導彈技術尚未成熟,飛機是唯一可以投擲原子彈的方式。美國當時現有唯一可以攜帶原子彈深入敵境的轟炸機是B29,那么為B29量身打造一款航母就成為航母部隊的頭號任務。
美國海軍艦船局最初計劃是將現役“中途島”級航母進行大規模改裝,這款滿載排水量達到6萬噸的航母僅次于日本的“信濃”號航母。
后來軍官們改變了主意,決定新造一級7.5萬噸的超級大型航母。航母剛剛鋪設龍骨,迫于軍費分配的問題而停工,這便是沒有建成的“合眾國”號航母。
三、分道揚鑣的英美海軍航空兵
上文說過英國在現代航母上的“三大發明”,這與英美兩國目標的不同有關,主要原因是英國皇家海軍不打算讓自家航母扮演“核平”角色。所以他們的精力全用來解決如何讓噴氣式飛機與航母融洽地工作。
而美國海軍則在那段迷茫期一直試圖證明自己:與陸基航空兵一樣擁有執行核打擊任務的能力。限制轟炸機是不現實的,所以只能新造讓轟炸機舒服的大型航母。
前文說過打算建造一艘新標準的“合眾國”號航母,這艘航母的極端設計是為轟炸機專用,沒有其他機種上艦的轟炸機航母。由于飛機很龐大,機庫裝不下,所以“新航母”就沒有機庫,飛機都需要露天停放;由于轟炸機機翼有諸多限制,甚至還要省略甲板上的艦島。
時過境遷,有些事情的對錯會慢慢交給歷史評判。從現在的角度來看,噴氣式飛機時代轟炸機與戰斗機同享航母是個偽命題,如果需要執行轟炸任務讓戰斗機兼職就可以了。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問??! 商標;專利;版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