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訴訟常見應對策略
隨著國內企業專利申請量的增加及專利保護意識的逐步提升,專利侵權訴訟作為常用的商業競爭手段和策略,其數量也隨之呈逐年遞增之勢??紤]到目前國內專利數量較多,且很多專利技術互有交叉,因此在進行產品研發時即使未借鑒他人產品,也難免有時會無意中落入他人專利的保護范圍,陷入專利侵權糾紛中。那么,作為被訴侵權人,在面對他人提起專利侵權訴訟時該如何應對呢?
(一)總體決策
專利侵權糾紛中的被控侵權方當事人在收到警告函或者法院應訴通知書后,應當泠靜、及時應對??傮w決策思路如下。
1.決策摸底準備
首先,由專業人士對以下事實進行評估:
被控侵權產品與生成被侵權的專利進行對比分析,評估是否侵權;
涉案專利的有效性;
侵權訴訟勝訴的可能性;
直接訴訟成本,如法律服務費用;
間接訴訟成本,如企業可能進行的訴訟可能損失的訂單、市場等。
其次,可以視情況與權利人接觸,了解對方的意圖、底線。
最后,評估、統計己方的資源,例如能夠給對方造成壓力的手段(如專利、市場行為)、己方商譽的承受力、能夠聯合的盟友等。
2.決策考慮因素
專利訴訟決策首要考慮因素不是勝敗的幾率,而是可能產生的訴訟成本和收益。如果贏得專利訴訟將付出高昂的代價,或者與可能贏得的市場極度不對稱,則無論訴訟成敗都將是得不償失的。
若經過評估,當前企業存在特殊情況:如特定時期不能影響重要客戶的信心或者企業正在從事其他重要法律活動,必須避免侵權訴訟的發生,則應有理有節地回應權利人,同時展開談判,盡量在能夠承受的成本范圍內達成和解。
若經過評估,不侵權抗辯勝訴幾率較高,但可能付出較大代價,例如可能因專利侵權風險而損失大量訂單和和造成損失,或者引發專利戰,或者法律服務成本費用遠遠高于和解代價,則同樣不宜貿然選擇進行訴訟,而應積極探尋解決問題的非訴途徑。
若經過評估,認為確實極有可能被認定為專利侵權,且涉案專利權相對穩定,則一般情況下應立即停止侵權行為,撤出相關市場。但是,如果由此造成的損失極大甚至對企業的生存造成實質影響,則被控侵權企業一方面應當做好盡可能充分的應訴準備,另一方面以最大努力及誠意促進和談,爭取代價最低的的和解條件的達成。
(二)應對策略
不侵權抗辯
現有技術抗辯
先用權抗辯
上述幾種應對專利侵權訴訟的方式,需要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靈活適用。如在采取專利不侵權抗辯時,也可以針對涉案專利提起專利無效宣告請求;若被訴侵權技術屬于現有技術,則也可以同時采取現有技術抗辯等。除上述應對策略外,在進行產品立項時應盡量做好專利風險排查,對所要設計的產品或采用的技術方案提前進行專利FTO,做到未雨綢繆,以盡量減小產品上市后被訴專利侵權的風險。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問??! 商標;專利;版權;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