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對于高校教師和科研人員來說,在項目申報、職稱評定時,專利授權占有很大比重。所以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請專利的數量逐年上升,但是高校師生和科研人員的專利保護意識并不強,所以在專利申請和研發過程中會走彎路,下面小編介紹一下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請專利的注意事項。
1.切忌先發表論文,后申請專利
先發表論文,后申請專利的壞處是:會使發明技術變為現有技術,失去專利審查所需的新穎性,失去授權。最好在申請專利后再將技術進行論文投稿。
2.. 技術交底書過于簡單
科研人員和高校老師在申請專利時,要描述清楚技術方案和思路,讓專利代理人對技術方案有一個深入理解。這樣專利代理人撰寫時不僅可以獲得授權,還可以擴大專利保護范圍。如果技術方案不清楚,可能會影響技術方案的撰寫質量,影響授權以及權力保護范圍。一旦發生侵權,法律上不占優勢。
3. 論文≠交底書 ,技術方案≠專利
不能以發表論文的思路去編寫技術交底書。專利技術的審查主要是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所以要從新技術方案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以及達成的效果來闡述。這就需要專利代理人來配合撰寫。專利代理人不但需要懂專利法,還需要懂領域內的專業知識,了解研發情況和行業背景,進行撰寫。
4. 只注重獲得專利,不在乎專利轉化
高校師生不應該僅僅將獲得專利授權當成最終目的,更應該以專利的利用與開發為重點,除了專利證書以外,考慮到專利的權利要求是否穩定,權利保護范圍是否足夠大?,F在,國家出臺政策,暫停了高校的專利資助,要求提升專利質量,促進專利成果轉化。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工作在糾偏,鼓勵高價值專利培育,獲得商業價值。所以高校的專利工作應該對高價值專利進行布局,達到成果轉化。
5. 重視專利布局
高校對重點項目應實施專利導航,做好風險評估,技術研發過程中注重專利布局,以專利轉化為最終目的,真正將創新應用到實際。專利代理人撰寫技術方案時是層層遞進,環環相扣的,可以為申請人做好專利布局,對某些技術參數做模糊化處理,擴大權利保護范圍,使競爭對手無法獲得專利。
6. 重視專利轉讓
專利轉讓是專利變現的重要手段。截至2020年2月,清華大學專利轉讓1795件位列第一,上海交大位居榜眼1331件,哈工大1020件排名探花。高校專利只有轉化才能實現創新價值。
可見,從專利布局到專利申請,最終轉化成果,都離不開專業的知識產權代理服務,高校和科研院所不能只看中代理的價格而忽視了代理服務的質量,選擇一家預算范圍內的,質優價廉的代理機構才是王道。
看的辛苦不如直接問??! 商標;專利;版權;法律